文/婦女救援基金會

★青少年親密關係似乎是不能說的秘密,可以做但不能說。 到底該怎麼樣與孩子『開口談』戀愛,是許多父母覺得既尷尬又極需面對的課題
 
每當提到「青少年親密關係」,許多人都會覺得既熟悉又矛盾,看得懂青少年,也知道什麼是親密關係,但是當兩個詞結合在一起變成「青少年親密關係」時,卻往往讓人有一種政治不正確的質疑:「青少年怎麼可以有親密關係?」或是站在保守的角度說:「建議青少年專心求學不要分心交男女朋友。」而與以道德勸說或禁止。

★不可說的親密關係


然而,根據本會最近的問卷調查顯示,許多的國高中生都既期待又躍躍欲試的想要交男(女)朋友。對異性的好奇,對於不同於親子關係、手足關係、同儕關係的親密關係的期待,對於男女交往的渴望,其實是青少年時期在人際關係方面重要的發展任務。

但對於台灣許多父母或學校老師而言,「青少年親密關係」就像隱藏地雷一般,總是讓老師或家長時時心驚膽跳,唯恐自己的孩子(學生)過早進入情慾或兩性的世界,不復兒時的純真美好。在這種普遍「隱而不言」、或「避而不談」的社會氛圍之下,讓孩子們也學會了「親密關係」是一種可做不可說的事情,因此偷偷摸摸的交女(男)朋友,用說謊、隱瞞、躲躲藏藏的去面對這學習兩性相處的機會,為了爭取跟親密伴侶多一點相處的時間,而衍生出的說謊外出、翹課逃家等負面行為,更讓家長無法用平常心去跟孩子談,對孩子而言重要的第一段愛情。

★錯誤的愛情觀念帶來成長的傷害


去年年底彰化縣高職女生遭同學集體性侵,因男女學生間的三戀情糾紛而起;同時在屏東縣也發生一起國二女生認為同學橫刀奪愛搶走男朋友,夥同同班同學凌虐被害者的案件。從新聞媒體炒得沸沸揚揚的校園霸凌事件中,本會發現同儕間爭風吃醋,認為對方搶了自己的男(女)朋友、或是意圖勾引自己喜歡的人等,是引發校園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諸多研究更發現,扭曲錯誤的愛情觀念與對親密關係的偏執,更是分手暴力、約會暴力、以及青少年未婚懷孕等社會問題發生的根本原因。實際走訪校園後更發現,男女間的交往一直是存在的校園現象,學生們都知道誰誰誰最近交了女朋友,誰又是誰的男朋友,甚至用BF或是GF等代號去取代敏感的男女朋友等字眼。而坊間的愛情小說、漫畫、愛情電影、甚至是A片,就成了青少年建立愛情觀、親密關係的學習教材,遇到問題也無法和父母老師詢問,只能向同儕尋求協助或從片段錯誤的資訊中,獨自去面對親密關係所帶來的問題或傷害。

★成長沒有時間表


訪談家有青少年的家長,常常會聽到說:「不是不讓他們交,只是現在時間不對。」或是乾脆兩手一攤的說:「孩子大了,變得既敏感又彆扭,說也說不得,隨他去了。」不管是積極禁止或是消極放棄,對青少年的發展都不是一個正向的解決辦法。

青少年的成長和其所見的、所聽的、所接觸的外在環境互動影響,對於親密關係的渴望源自於人性深層的需求,沒有時間表,更沒有時間對不對的問題;另一方面,父母師長的放手不管,反而更容易讓孩子學習到錯誤的行為或愛情觀,反而更置孩子於危險的暴力關係當中。

★『開口』帶領孩子『談』戀愛


古有云:「不通則堵,堵則塞,塞則不適,塞則病。」青少年對於親密關係的疑惑與從中衍生的問題也是同樣是堵塞防制之下的結果。要改變親子間對於親密關係議題的尷尬與不安,父母需要學習如何和孩子「開口談」,不是那種硬梆梆的質問孩子是不是交了女(男)朋友,或是管東管西的想要套問孩子跟男女朋友間的相處。

 

建議父母可以從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戀愛經驗開始,在和孩子聊天的過程中,分享自己與異性相處的經驗,或夫妻間互動的心得,甚至選擇步入婚姻的心路歷程。另外,也能以朋友的方式,輕鬆地和孩子談在學校與異性相處的經驗,或對異性的感覺及想法,開放地和孩子談異性相處之道,能夠幫助孩子願意透露,也能幫助父母更容易瞭解孩子,進而拉近親子距離,並將自身對於親密關係的想法與經歷和孩子分享,從中引導孩子去學習如何培養正向且健康的親密關係。

 

(同步刊登於姊妹淘平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婦女救援基金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